海运费暴涨10倍,究竟哪里“堵”了?
海运费用为何一路飙升?**供应链陷入何种危机?这种情况还将延续多久?**集装箱航运物流成员马士基(中国)有限公司总裁彦辞(Jens Eskelund)近日接受中新社国是直通车专访。
即期运费暴涨10倍
随着疫情得到有效管控,国际市场逐步复苏,欧美企业急于补充因疫情而耗尽的库存,海运业务需求持续高涨。
但与此同时,多国工厂开工率不足,国际码头停摆,上演史诗级拥堵。近月来,数以万计满载进口货物的集装箱滞留在美国港口,大量船只在港口旁排队停靠,等待时间长达数周。
因**供应链运转混乱,可用运力跟不上贸易需求,使得集装箱无法正常流通,海运价格暴涨。
物流平台Freightos的数据显示,将一个40英尺集装箱从中国运往美国西海岸的运费在去年8月时一度达到2万美元。截至1月14日这一数据回落至1.46万美元,虽低于夏天的峰值,但仍是疫情前的10倍以上。**疫情暴发前的2020年2月份,这一价格大约在1200美元左右。
海运不畅,暴露了供应链的深层次问题。
彦辞认为,**供应链受阻、市场供求关系失衡是运价上涨的直接原因。此外,船舶的码头作业效率降低、船舶和集装箱租赁成本急剧上升,以及为客户提供供应链替代解决方案而带来的成本增加等因素也推动了运价上涨。
但他指出,这里说的运价均为即期运价(三个月内的短期运价),马士基目前大部分(**过64%)的货量是根据签署的长期合同来安排运输,“我们与客户达成的运价在合同期内是保持稳定,不受市场大幅波动的影响”。
其实,彦辞表示,供应链不畅现在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变成了一个内陆运输瓶颈问题。
他指出,港口周转效率降低,导致集装箱进出速度缓慢、船只延误。而港口的效率被劳动力短缺、集卡不足、仓储空间不够等因素拖累。
以劳动力短缺为例,在疫情和通胀双重夹击下,一些国家失业率和辞职率不断创新高,劳工短缺体现在供应链各个环节的系统性缺人。比如,没有足够的卡车司机运输商品;没有足够的工人装卸货物。
现在很多港口堆场密度较高,当卡车到来时,只能从中“挖出”一个集装箱来装车。效率有多低,可想而知。
彦辞指出,情况较为严重的当属美国西海岸的洛杉矶和西雅图,集装箱等待时间长达4周,加之在北欧和亚洲港口的不同程度的延误,使得原本设计为12周的环线,需要13周甚至14周才能完成。
不仅如此,港口运营中断将产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例如,美国西部湾区的船舶延迟返回亚洲,将影响到前往欧洲和其他地区的船舶,这些船舶晚到,再次形成负向循环。
中国港口运转畅通
与海外港口拥堵、空箱滞留的现象形成鲜明对比,中国港口运转畅通有序。
在彦辞看来,中国港口运营效率较高,不仅广泛应用新技术,也重视加强与港口生态系统各方的合作。正因如此,在疫情期间**贸易的重心在中国,即便在货量急剧增加的情况下,中国港口仍能保持秩序井然。
“可以说,中国有世界*的港口系统。”
分析认为,一方面,在**产业链中,中国制造业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中国及时有效控制住疫情,复工复产速度**预期。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复苏,欧美对亚洲产品需求激增,进口补库需求强劲,于是大量货物源源不断地从中国流向海外,支撑贸易运量不断增长。
zhwlyj.b2b168.com/m/